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真題及答案
馬克恩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卷(課程代碼0370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C ) 緒論01,P36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近代英國哲學 C.德國古典哲學 D.法國百科全書派哲學
2.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 C ) 緒論02,P47
A.理論前提 B.理論核心 C.理論品質 D.理論特征
3.客觀實在性作為物質的唯一特性, 表明它是( B ) 1.1,P63
A.具體物質的個性 B.一切物質的共性 C.自然物質的個性 D.自然物質的共性
4.世界觀是人們對( B ) 1.1,P59
A.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B.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C.人類社會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D.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又要結合中國實際。這符合( A ) 1.2,P79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C.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和選擇性統一的原理 D.社會歷史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的原理
6.“揠苗助長”的寓言說明的哲學道理是( D ) 1.3,P97
A.意識的能動作用都是積極的 B.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改變規律 C.意識的能動作用總是巨大的 D.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違背規律
7.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 A ) 2.1,P102
A.實踐的觀點 B.發展的觀點 C.歷史的觀點 D.辯證的觀點;
8.下列各項不屬于認識客體的是( D ) 2.1,P106、107
A. :已經探測到的引力波 B.已經揭秘的史前文明 C.已經觀測到的銀河系 D.尚未發現的地下礦藏
解析:本題答案書中無原話,需要理解答題。書中說:“只有那些與主體活動發生關系、成為主體活動對象的外部事物,才構成認識客體。”接著又舉了對物質原子結構探索的例子。同理,尚未發現的地下礦藏并未與人類活動發生關系,因此不屬于認識客體。(注:網上流傳的選B的答案有誤。)
9.真理的發展是一個( B ) 2.3,P118
A.由主觀真理走向客觀真理的過程 B.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 C.由具體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過程 D.由特殊真理走向終極真理的過程
10.下列各項正確說明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是( D ) 3.1,P130
A.人口因素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B.人口因素為人類提供生存的場所 C.人口因素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 D.人口狀況能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
11. 在現代生產力系統中,分工協作和經濟管理屬于( B ) 3.1,P134
A.實體性因素 B.運籌性因素 C.滲透性因素 D.準備性因素
12.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動力是( D ) 3.2,P147
A.科學和技術 B.廣大人民群眾 C.革命和改革 D.社會基本矛盾
13.唯物史觀認為,區分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主要是看他們( B ) 3.3,P164
A.物質財富的多寡 B.歷史作用的大小 C.天賦才能的有無 D.社會閱歷的深淺
14.具體勞動( C ) 4.1,P170
A.反映社會生產關系 B.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C.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 D.形成商品的價值
15.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價值的因素中,對各因素都有影響和滲透作用的是( A ) 4.2,P180
A.維持生存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B.延續和養有后代所需的費用 C.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D.教育和培訓的費用
解析:本題書中無原話,需要理解答題。因為維持生存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是“用以再生產”的,是基礎,沒有這部分價值的話,其他價值就無從談起。因此這部分價值對其他因素都有影響。
16.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從實質上說就是( B ) 4.3,P196
A.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 B.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C.生產不足的危機 D.買賣脫節的危機
17.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C ) 4.4,P197
A.政黨制度 B.選舉制度 C.國家制度 D.文官制度
18.壟斷資本主義可分為( A ) 5.1,P210
A.私人壟斷和國家壟斷兩階段 B.私人壟斷、國家壟斷和國際壟斷三階段 C.私人壟斷和一般壟斷兩階段 D.私人壟斷、一般壟斷和國家壟斷三階段
19.當代國際壟斷組織的最主要形式是( D ) 5.1,P213
A.國際卡特爾 B.國際辛迪加 C.國際托拉斯 D.跨國公司
20.壟斷利潤的真正來源是( D ) 5.1,P216
A.壟斷行為所創造的更多市場價值 B.壟斷企業在自由市場上的賤買貴賣 C.資本主義國家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D.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剩余價值
21.資本主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的管理和調節,主要依靠( A ) 5.1,P221
A.經濟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計劃手段
22.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 C ) 6.1,P243
A.中國共產黨 B.德國社會民主工黨 C.共產主義者同盟 D.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23.在2018年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為黨的指導思想被首次載入憲法的是( D ) 6.1,P253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4.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條件和基礎是( A ) 7.1,P274
A.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B.人與自然關系的高度和諧C.人們道德水平的極大提升 D.人們法律意識的極大提高
25.當前我國人民的歷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A ) 7.3,P289
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實現共產主義 C.實現全人類的徹底解放 D.實現人類大同
(注意:網上流傳的選B是錯的。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簡述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及其相互關系。 1.2,P78
答:內因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與他事物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內因和外因的關系是:
1、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
2、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27.什么是生產關系?為什么說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 3.1,P135
答: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系。包括:1)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3)產品的分配方式。
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起著決定作用,它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主要表現在:
1、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勞動得以進行的前提。
2、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整個生產關系的性質。
3、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
28.簡述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4.1,P169
答:商品經濟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存在和發展的。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需要兩個基本經濟條件:一是社會分工的產生和存在,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條件和基礎。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這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
29.簡述壟斷利潤的來源。 5.1,P216
答:壟斷利潤即壟斷資本憑借其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所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
壟斷利潤歸根到底來源于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具體來說,壟斷利潤的來源主要有:
1、來自對本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剝削。
2、壟斷組織以壟斷低價購買非壟斷企業的產品,并以壟斷高價出售自己的產品,因此能獲得非壟斷企業的一部分利潤。
3、通過對其他國家勞動人民的剝削,獲得海外利潤。
4、通過國家政權的干預,對國民收入進行有利于壟斷資本家的再分配。
30.如何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 6.2,P259
答:1、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反對背離這些原則的錯誤傾向?茖W社會主原則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規律,闡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否則就背離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目的和無產階級政黨的宗旨。
2、要善于把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必須把社會主義一般原則運用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發揮這些原則指導實踐的巨大威力。
3、要緊跟時代和實踐的發展,在不斷總結新鮮經驗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茖W社會主義一般原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隨著社會主義實踐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學說。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考生任選其中2題作答,每小題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題目超過2題,只按考生回答題目的前2題計分。
31.試述黨的思想路線并說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2.4,P124
答:黨的思想路線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黨的思想路線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是統一的,具體表現在:
1、黨的思想路線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2、黨的思想路線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3、“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4、黨的思想路線堅持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2.試述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 4.2,P183
答: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
生產相對剩余價值,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而勞動力價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資料價值所構成,因而就需要降低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我們知道,商品價值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所以,為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就必須提高生活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因此,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條件的。
33.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和主要內容是什么?試述經濟全球化在20世紀80年代明顯加快的原因。5.2,P227-230
答: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其主要內容包括:
1、生產全球化,指生產領域的國際協作加強,各國在生產上結合日益緊密。
2、貿易全球化,即國際商品交流日益擴大。
3、資本全球化,隨著資本輸出規模的擴大,資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原因:
1、新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通信技術的進步及其應用,加強了國際經濟聯系。
2、國際貿易自由程度大大提高。當今世界各國都有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3、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增加。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發達國家向外輸出過剩資本,以及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都日益頻繁。